关于除夕的来历与各地习俗简介

黄历吧

请输入关键词:

除夕

关于除夕的来历与各地习俗简介

来历简介

“乾坤空落落,岁月去堂堂”。至于“除夕”的来历,有这样的相传,古时候有一种叫夕的怪兽,头长触角,凶猛异常,经常吞食牲畜伤害人命。村村寨寨的人们扶老携幼逃往深山,以躲避夕兽的伤害。这年除夕,桃花村的人们正上山避难。这时,村外来了个半大的孩子,只见这孩子长得浓眉大眼,漂亮可人。这小孩子来到村东头见着一位老婆婆问起大家为何惊慌。老婆婆告诉孩子夕又来做乱,那孩子笑道:“婆婆,我的名字叫做年,让我在家呆一夜,我一定把‘夕’兽撵走”。

半夜时分,“夕”闯进村。发现村里村东头老婆婆家,门贴大红纸,屋内烛火通明。“夕”兽浑身一抖,怪叫了一声。朝婆婆家怒视片刻,随即狂叫着扑过去。将近门口时,院内突然传来“砰砰啪啪”的炸响声,“夕”浑身战栗,再不敢往前凑了。原来,“夕”最怕红色、火光和炸响。这时,老婆婆才恍然大悟,赶忙向乡亲们述说了年的许诺。这件事很快在周围村里传开了,人们都知道了驱赶“夕”兽的办法。

习俗简介

年夜饭,吃年夜饭是除夕这天最热闹的时候了。一家子的人围着一桌子丰富的年菜开吃,温馨的气氛,让人开怀。

守岁,又称之为“熬年”。是指除夕夜一大家子的人团聚在一起,熬夜迎接新年的来到。

贴春联,起源于宋朝。它的盛行是为了抒发一种美好的愿望,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贴窗花,不仅是为了烘托出节日喜气洋洋的氛围,也是表达出美好的愿望。

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的风俗。“福”有福气、福运的意思,表达了人们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

贴年画,这是我国民间的一种艺术,也是体现了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向往。

各地习俗

闽西客家人从年二十五“入年假”过小年始至除夕,是过年的准备阶段。大年三十这一天,客家人的主要事情是“上红”(贴春联和红纸)表示红红火火。之后,贴门神、祭祀祖先、准备年饭、守岁等。

三明,吃“甜头”、考头水。腊月二十三或二十四是灶神上天的日子,家家户户把锅台洗刷得干干净净,傍晚点烛烧香放鞭炮,用酒、米、灶糖、灶饼等素供祭祀灶神。“送灶”时家家还点盏竹制的“八卦灯”,一直燃到正月十五才熄灭,称为“长明灯”。

在川籍客家人中,二三百年来仍保持了客家的传统风俗习惯。在一些地区,世代流传的舞鸡、舞春牛活动,增添了春节的喜庆气氛。舞鸡的年轻人提着用木头、木瓜做成的两只斗鸡,打着锣到村中各家各户去贺年。

赣南客家人过年有诸多禁忌。正月初一不向屋外倒垃圾、泼水,忌进菜园摘菜,这天忌开口骂人,要说吉利话。除夕、春节及大的节日和喜庆日,忌碗筷掉地。正月初一至十五,忌向他人借款或催贷。

禁忌介绍

除夕有很多的禁忌禁忌。如忌言鬼、死、杀等不吉字眼、忌打碎碗碟,忌恶声谩语,忌随地便溺,忌泼污水、灯油于地等。人们在大年三十到来时,一面欢度佳节,喜庆丰收,一面洗澡更衣、打扫卫生,以驱疫病、除恶鬼。尤其是在年夜饭时,有更多的禁忌。

长辈给晚辈添饭加菜,如果吃饱了不想要,不能说“不要”,而是说“有了”;如果个别茶果吃完了,要说“吃兴了”或“太多了”,而不是直接说“没有了”。这些吉利话是人们的“除夕功课”,大人要教孩子说,否则新年不顺。

年夜饭就餐前,必须要先要准备供品祭祀祖先。请祖灵之前,家庭成员和物品必须齐全,否则就是说人不团圆、财不完整。祖灵请来之后,供桌两旁的座位,任何人不得占用,意为不能与祖先争座位;不得吵闹,更不准骂人,否则就是对祖先不尊敬。正式进餐时,非常忌讳别人来打扰的,特别忌讳有人来串门,因为这叫“踩年饭”,会使全家人不得安宁。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黄历日历万年历
中国老黄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