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的时候福建有哪些习俗
福建习俗
清明节这天 福建好些地方都会用鼠曲草和艾叶做吃的
清明节福州人都要吃“菠菠稞”,也就是我们说的“清明粿”。做法是把鼠曲草压榨成汁,掺入米浆内揉成稞皮,以枣泥、豆沙、萝卜丝等为馅捏制而成,最后用艾叶包裹,蒸熟。
在永定,有句俗话说:没吃过“清明粄”,便不算过清明节。做清明粄的原材料是一种叫苎叶的野生植物,这叶子是绿面白背的,用它做出来的点心,吃起来有种特别的香味,多吃也不觉得饱腻。连城的“清明桃”也有些类似。皮是米浆做的,里面加了鼠曲草或艾叶的汁,因此是绿色的,里面包着笋、香菇和肉,或是芋头和虾米。
而在三明泰宁每家都要做的是一种叫“暖菇包子”的小吃。暖菇是由泰宁话音译过来的,其实就是鼠曲草。上山扫墓时,带些暖菇包子作为祭品,还会配上茶。
靠山吃山,艾叶是南方春天的野菜,一场春雨过后,艾叶就长势喜人了。所以以艾叶为原料的各种果子,就成了清明节的特色。
另外,春季南方环境很湿,各种蛇虫出洞,艾叶本身有降湿杀虫的功效,也是此季节的应季预防药品。人们在千百年的生活经验中总结出了这条规律,就一代代地传承下来,所以我省不同地方的清明食品虽然形状不同、佐料不一,但是都有一个特点,就是用草药。
各地习俗
龙岩上杭
千人扫墓 文艺汇演 派钱礼俗
上杭大部分是客家人,一整村有时就一个姓,源于同一个祖宗,这让客家人的清明节非常热闹。每逢农历三月三前后,乡里祠堂的管事就会组织全村人去扫祖坟,多的时候有上千人,来回的路上都是敲锣打鼓,场面十分壮观。当天扫完墓后,乡里还会进行文艺汇演。扫墓也有讲究,通常孕妇和年龄小的孩子不能去,压墓纸必须由男孩子做,家乡人称“跟龙”(音译)意味着龙的子孙,希望子孙满堂的意思。
泉州晋江
孩子扫墓埋纸钱
和各地吃的清明食物不一样,泉州地区清明节吃的是润菜饼(闽南语),面粉皮里裹着各种蔬菜,类似于福州的春卷。
晋江上山扫墓的时候,家家户户都得带上锄头和铲子,方便清理墓地的杂草。年幼的孩子别的事情也做不了,能做的只有在墓地的四周埋上纸钱,纸钱的中间用泥土盖住,留出两边。
龙岩永定
墓地聚餐 家家门前挂桃枝
清明节每户人家都会在家门前挂上桃枝,长辈们说这是为了避邪。祭扫当天的那顿午饭必须在墓地前吃。大人们都会辛辛苦苦地将煮好的饭菜从家里挑到山上的墓地前,大家聚在一起吃饭很开心。
宁德福鼎
坟头上派“墓饼”讨“墓饼”
每一户上山扫墓的人家都会挑着两三个麻袋或者箩筐到墓地,里面装着满满的“墓饼”,有的是光饼,有的是芝麻饼,而有钱人家就装好吃的糕点。新建的墓地还会发红鸡蛋。扫墓活动结束,也意味着派发“墓饼”的活动开始了,孩子们奔跑着到各家墓地等着派发“墓饼”,每个孩子手里都能拿到两三块“墓饼”。讨“墓饼”并没有年龄上的限制,老人家说,谁家的墓地上人来得越多就越好,是个好兆头,代表兴旺和繁荣。
扫墓禁忌
一、孕妇避免扫墓:孕妇最好避免清明的扫墓活动,这不仅仅是阴气重的影响。
二、不可在墓地照相:大家扫墓的目都是为了祭祀祖宗,而非玩乐。举头三尺有神明
三、忌穿大红大紫:不过总有人会疏忽大意,在佩戴或是内衣上不经意使用了红色。当然本命年是例外,内衣可穿红色。
四、外人不要参与他人的扫墓:清明的时候作为外人的身份去参与扫墓是比较忌讳的,容易招至麻烦,导致不协调而走霉运。
五、身体不佳,时运不济者避免扫墓:晦之物最喜气运低迷的人,这种人缺乏人气,容易侵犯。
六、坟头长草必需修整:坟墓上长植物的,必需要清除,万万不可使其长出气候。坟头的草木会对家族的成员造成伤害,
七、发不遮额忌买鞋:头发不能遮住额头,是人身体的神灯所在,是不可盖住的。同时鞋子也不要在当天购买,因为鞋同邪,以免不吉利。
八、忌嬉骂,非议先人:这是要注意的,要知道坟地毕竟是阴灵沉睡之所,嬉笑怒骂会滋扰阴灵,是大不敬,可能会招致报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