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的资料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
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_不合格粽子现身超市
端午节是我国传统的节日,吃粽子是端午节习俗之一,到了端午节,各种各样的粽子吸引着人们,肉馅、水果馅、果酱馅、枣馅、栗子馅等等琳琅满目,让人不知吃哪种才好,也不知道吃多少才够。然而在端午节来临前夕,国家食药监总局、北京市食药监局却先后通报了5批次和4批次不合格粽子。
中新网记者5月26日实地探访了北京多家农贸市场和超市发现,在农贸市场,粽子多为现场制作售卖,价格便宜,单个粽子价格多在1.5元-3元,质量无从判断。而在超市,品牌粽子销售火爆,但也有不合格粽子混入其中。
在一家超市的角落,记者发现了一种被通报为不合格的粽子产品,这种粽子装满了一个箱子,摆在了超市服务台的旁边。这种标称北京建海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枣粽子,同时出现在国家食药监总局、北京市食药监局公布的不合格粽子名单里。
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通报称,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怀柔店销售的标称北京建海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枣粽子,商业无菌检验结果为非商业无菌;北京市食药监局的通报称,标称北京建海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日期为-5-7,规格型号为400克(100克×4)/袋的小枣粽子,不合格项目是商业无菌项目。
在超市,当记者拿起这种小枣粽子查看时,超市店员立刻对记者表示“不卖”。被问及不售卖的原因,超市店员则回应说:“这是赠品。”
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_这些粽子千万不要买
目前食药监总局已要求生产企业所在地北京、山东、四川等省(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责令企业履行相关义务,查清产品流向,召回不合格产品,分析原因进行整改;经营单位所在地北京、山东、四川等省(市)食品药品监管部门已要求有关单位立即采取下架等措施,控制风险。
国家食药监总局的通报称,北京京客隆商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怀柔店销售的标称北京建海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的小枣粽子,商业无菌检验结果为非商业无菌;北京市食药监局的通报称,标称北京建海春食品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日期为-5-7,规格型号为400克(100克×4)/袋的小枣粽子,不合格项目是商业无菌项目。
据悉,商业无菌项目不合格的原因可能是食品生产经营企业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的卫生条件,或者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产品杀菌处理不够彻底,引起部分微生物残留;还有可能与产品存储、运输条件控制不当等有关。商业无菌不合格可能会引起食品腐败变质,破坏食品的色、香、味,影响人体的身体健康。
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_购买和食用粽子才安全
如何才能吃到安全放心的粽子呢?根据国家食药监总局的提示,消费者在选购、贮存、烹煮和食用粽子时,应当注意以下方面:
一是通过正规可靠渠道购买并保存相应购物凭证,要看清外包装上的相关标识,如生产日期、保质期、生产者名称和地址、成分或配料表、食品添加剂、食品生产许可证编号等标识是否齐全;查看包装是否完整或真空包装是否漏气涨袋、散装粽子有没有变质;不要购买无厂名、厂址、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的产品,不要购买超过保质期的产品。
二是对于真空包装类和速冻类粽子,购买后按照标签所示方式保存,并按照标示食用方法加工食用。散装粽子注意适量买入,最好是现吃现买,避免粽子变质。生熟粽子分开贮存,打开的粽子放在室温下不得超过2小时。
三是食用前应洗净双手,冷藏或冷冻过的粽子,要彻底加热,吃剩的粽子不要反复加热,不要食用馅料已发酸、发苦或口味不正的粽子。
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_选购、烹饪、储存和食用粽子环节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选择正规渠道购买具有清晰标识的粽子产品。
消费者在选购粽子时应从正规渠道购买。挑选时,真空包装粽子、塑料袋或铝箔袋粽子包装应完好,要注意观察包装袋是否有破损、漏气或涨袋等现象。粽子的尖角容易刺破软包装材料,一旦破损,易造成细菌侵入从而引起粽子变质。还要鼻闻粽子是否有霉味等其它异味,清香味浓郁的粽子食用时风味更好。同时,要注意观察粽子外包装是否有印刷清晰的厂名、厂址及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尤其是新鲜粽子,由于其保质期很短,要尽可能挑选出厂时间较近的产品。
二、不过度追求粽叶颜色,注意煮熟煮透粽子。
粽叶经过高温蒸煮后绿色会褪去一些,略发黄,属正常现象。消费者在购买粽子时,不要过于追求粽叶的颜色。粽叶过度鲜绿,并不是真实自然的。一般情况下,墨绿、黄绿、淡黄都是正常的。新鲜粽子、速冻粽子的粽叶应包裹完好,棕体应形状完整,无露米、变形现象,粽线捆扎松紧适度。
很多含有杂粮或杂豆的粽子,需要较长的蒸煮时间才能煮熟煮透。冷粽子因淀粉返生、脂肪凝固等原因不宜直接食用,否则影响粽子的口感及风味,特别是肉馅粽子等含油脂较高,更应当煮熟煮透后食用。煮制时间可参考产品包装上的说明。
三、分类存放,随包随吃,少量购买。
粽子分新鲜粽子、速冻粽子、真空包装粽子(常温粽子),要根据所购买的粽子类别,采用不同的存放方法。新鲜粽子每次要少量购买,即时食用,食用剩余的粽子应及时冷藏或冻藏。
端午节气,天气比较炎热,南方地区更是湿度较高,粽子营养丰富,含水较高,容易酸败,霉菌等致病菌极易生长繁殖。不能常温下闷放在不透气的塑料袋中,如能在2-3天内食用完,可放置在冰箱中冷藏;如要存放多日,宜放入冷冻格冻藏。真空包装的粽子开袋后同样需及时冷藏或冻藏。常温粽子可直接放在室内阴凉处存放,也可在冰箱冷藏室存放,不建议放在冰箱冷冻室存放,以防止包装袋冻裂。如果是自制粽子,注意随包随吃,棕香会更加浓郁。
四、科学食用,尤其对糖尿病患者等特殊人群。
粽子大多属于高糖(高淀粉)、高能量的食物,食用时,最好搭配一些蔬菜、汤羹等,既均衡营养,又有助消化。对于糖尿病、三高、肝胆等疾病患者一定要控制食用量。即使是正常人一次也不宜过量食用,以免引起胃肠负担过重,造成消化不良。
近期,食品药品监管总局组织对端午节期间市场销售的粽子开展专项监督抽检。截止5月20日,共抽检550批次,覆盖26个省份、214家生产企业,合格率达99.1%,详细的抽检信息将在总局官网公布。
对本次专项抽检不合格的产品,其主要问题是商业无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等微生物指标不合格,以及超范围使用甜味剂安赛蜜。商业无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指标不合格主要原因是相关生产经营企业未按要求严格控制生产加工过程卫生条件、包装容器清洗消毒不到位、产品包装密封不严,储运条件控制不当等原因造成。超范围使用安赛蜜主要原因是企业为改善产品口感,违规添加所致。
消费者如果发现购买的粽子和生产经营粽子的单位存在食品安全问题,可拨打当地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投诉举报电话12331。
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_端午节习俗
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与春节、元宵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因为 “端” 的意思和“初”相同,“五”字又与“午”相通,端午节又名端五、午日等。端午节的由来与传说很多,其中以源于纪念屈原的传说流传最广。有划龙舟、系五彩线、插艾蒿、饮雄黄、兰汤沐浴、跳钟馗、包粽子、吃五毒饼等多种活动,端午节不只是吃粽子。
北方的五月天气,气候进入夏季,是一年中最热的季节,粽子作为过暑最受欢迎的食品,不仅自己吃粽子,特别是在五月端午节期间,还是亲友互相赠送最好的礼品。热粽、凉粽,甜粽、咸粽、肉粽、豆粽五花八门,端午节吃粽子也由此出名。
夏至地上万物重生,蚊虫复活,故此与人类的驱邪避瘟活动有关。原因是盛夏季节,黄土高原上各种疾病滋生、蔓延活跃。古人解不开这个谜,便认为是邪祟作怪,并由此创造了一系列避邪手段进行抗衡。后相沿成俗,形成了今天山西的端午节民俗活动。
端午节也是自古相传的“卫生节”。在民间认为这个季节里,是中国南北蚊虫五毒盛行的季节,特别是:毒蛇、蛛蛛、蝎子、蜈蚣等,对人类伤害最大。因此人们在这一天除习惯吃粽子外,还要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洒雄黄水,饮雄黄酒,激清除腐,杀菌防病。这些民俗活动也反映了我们民族的优良传统习俗文化。
想起儿时的端午节,记者至今记忆犹新。小时候过端午节,奶奶会做五彩线戴在孩子们的手腕上,做大家最喜欢吃的晋糕(晋南一带端午节必吃的甜食)。尽管现在超市可以买到各种口味的粽子,都比不上奶奶蒸的晋糕。把江米提前用水泡好,在锅里蒸熟。然后在特质的瓦盆里放一层江米一层红枣,中间用筷子桶几个窟窿用来透气,再放锅里蒸,出锅后用勺子舀上糖水放晋糕里来增加甜度。吃的时候挖出一碗,可以凉吃也可以加热食用。吃完晋糕,爷爷会讲有关端午节的故事。
在晋南,端午节还有一些习俗。出嫁的姑娘在端午前一天要把自己亲手做的晋糕送到娘家去,称为送节。每年端午节前一天,记者都会跟着妈妈去姥姥家送节,就在前几天,妈妈还打电话说要蒸晋糕给姥姥家送去。
中国人过端午节有2000多年的历史,20世纪50年代以前,端午节的气氛还是比较浓的。有划龙舟、系五彩线、插艾蒿、饮雄黄、兰汤沐浴、跳钟馗、包粽子、吃五毒饼等十多种活动,每年这个时候,街头卖的用彩丝线编织的小粽子、五彩线让小孩爱不释手。因此端午节也叫“小孩节”“娃娃节”,可现在的孩子只知道吃粽子,为啥吃都不知道。现在的传统节日,除了商家热闹的促销、吆喝、旅游以外,不仅缺少文化味,更缺少诗意盎然的浪漫氛围,基本上只剩下“吃”了:元宵节吃元宵,端午节吃粽子,中秋节吃月饼,国庆节吃大闸蟹,中国传统节日成了吃货节、旅游节、挤车节,这是传统文化的尴尬。
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_端午节腊肉粽子的做法
食材:粽子叶 粽子绳
粽子馅:糯米 五豆(花生米、红豆、青豆、腰豆、蜜豆) 五花肉
做法:
1.新鲜竹叶洗干净放入锅中煮几分钟,捞出沥干过多的水分,切不能吹干水分。
2.糯米淘洗干净无需浸泡。
3.五豆提前一个晚上浸泡至软。
4.五花肉切方块,加入生抽 五香粉 盐 淀粉 油 腌制半小时。
5.将五豆倒入装有淘洗干净的糯米盆里,与糯米充分搅拌均匀,加入适量的精盐继续搅拌。
6.包的过程看图片比较明朗(取两片粽叶,对折形成封闭的漏斗样,放入一层五豆米,加入一块五花肉,最后再放一层五豆米,就可以收口了,包成有鳞有角的三角型状,最后用棕绳绑紧即可)。
7.取压力锅,加入清水,清水要以最后放入粽子的量需没过粽子,半烧开后才能放入包好的粽子,盖上锅盖烧制20分钟左右,中途放气,将粽子拣出后逐个翻身再入锅煮,再煮20分钟至粽子变软即可。
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_端午节的民间传说
据说,吃粽子和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所以解放后曾把端午节定名为“诗人节”,以纪念屈原。至于挂菖蒲、艾叶,薰苍术、白芷,喝雄黄酒,则据说是为了压邪。纪念屈原:据说,屈原于五月初五自投汨罗江,死后为蛟龙所困,世人哀之,每于此日投五色丝粽子于水中,以驱蛟龙。
又传,屈原投汨罗江后,当地百姓闻讯马上划船捞救,千直行至洞庭湖,终不见屈原的尸体。那时,恰逢雨天,湖面上的小舟一起汇集在岸边的亭子旁。当人们得知是打捞贤臣屈大夫时,再次冒雨出动,争相划进茫茫的洞庭湖。为了寄托哀思,人们荡舟江河之上,此后才逐渐发展成为龙舟竞赛。‘看来,端午节吃粽子、赛龙舟与纪念屈原相关,后来这习俗传遍了全国,甚至还传到了朝鲜、日本、东南亚各国。纪念伍子胥:江浙地区端午节最早是为了纪念春秋时期吴国大夫伍子胥。吴王夫差因听信谗言,赐伍子胥宝剑自刎。
伍子胥死前对人说:“我死后,将我眼睛挖出悬挂在东城门上,看越国军队入城灭吴”,夫差听说后大怒,命令把伍子胥尸体在五月五日投入河中。为纪念伍子胥,苏州民间后来自发在端午节形成了一系列的民俗活动。纪念孝女曹娥:曹娥是东汉上虞人,父亲溺于江中,数日不见尸体,当时孝女曹娥年仅十四岁,昼夜沿江号哭。过了十七天,在五月五日也投江,五日后抱出父尸。就此传为神话。纪念女诗人秋瑾:秋瑾字睿卿竞雄,号鉴湖女侠,小字玉姑,浙江绍兴人,幼年擅长诗、词、歌、赋,并且喜欢骑马、击剑,有花木兰、秦良玉在世之称。28岁时参加革命,影响极大,在预谋起义时为清兵所捕,至死不屈,于光绪三十三年六月五日在绍兴轩亨口英勇就义。后人为敬仰她的诗,哀悼她的忠勇事迹,于是,与诗人节合并来纪念她,而诗人节又是因纪念爱国诗人屈原而定为端午节。
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_端午节的射柳娱乐
古代端午节的气氛在饮食、娱乐和交往当中都有很浓重的体现。饮食不必说了,吃粽子、喝雄黄酒,从先秦到清末,自古皆然,至少在淮河以南是自古皆然(北方人在端午节那天未必吃粽子);娱乐也不必说了,弄潮儿向潮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龙舟竞渡之风绵延千古。但是有一种娱乐并不被我们所熟知,那就是“射柳”。唐宋两朝,北方人过端午是非常流行射柳的。所谓射柳,其实就是一帮人各持弓箭,朝事前指定的某根柳枝上射去,瞧谁能把它射断。这种娱乐的危险性丝毫不亚于赛龙舟,因为端午节那天很多人都出来了,你射柳的时候未必能保证对面没有人,强弓硬箭又能及远,嗖的一箭射出,柳枝没射断,把人脖子射断了。有没有很恐怖?
射柳本“胡俗”,可以追溯到匈奴、鲜卑等北方游牧民族古老的“蹛林”祭祀活动,南宋程大昌《演繁露》即以为:“射柳之俗,殆蹛林故事。” 至于辽代,射柳一俗被引入皇家典礼中,是时有所谓“瑟瑟仪”者,为天旱祈雨之礼。逢日,插柳于祭祀场所,由皇帝、亲王、宰执以至贵族子弟射柳为戏。到了金代,射柳逐渐演变为端午节的一项游戏,不再是祈雨活动程序之一了。这项活动至此相沿不改,经元而传至明朝。
明代射柳逐渐成为一项固定的端午武戏,在皇城及军队中流行。洪武二十四年,明太祖于端午“宴群臣于奉天门。是日,上幸龙光山,阅公侯子弟及将校射柳,中者赏彩帛。” 久居燕地的明成祖迁都辽金元之故都北京,王朝胡风愈发旺盛。永乐十一年五月癸未端午节,明成祖驾幸东苑观击球射柳,成祖命下场击射的贵族们分为两队游戏,同时“令皇太孙而下诸王大臣以次击射。” 时为皇太孙的明宣宗颇为露脸,“击射连发皆中,”引得皇爷爷明成祖很是高兴,射柳结束后,大大嘉赏了一番自己十五岁的爱孙,并借机宣显孙儿才学,“今日华夷之人毕集,朕有一言,尔当思对之。曰:万方玉帛风云会。皇太孙即叩头对曰:一统山河日月明。” 成祖“喜甚”,“赐马、锦、绮罗、纱及蕃国布。诸王大臣以下击射中者,赐彩币、夏布有差。遂命儒臣赋诗,赐群臣宴及钞币。”
自此之后,端午射柳就成为明宫中一项重要的活动,每逢端午节,皇帝“赐朝官吃糕、粽于午门外,酒数行而出。文职大臣仍从驾幸后苑,观武臣射柳,事毕皆出。” 不过随着明廷文风愈盛,射柳之武功涵义逐渐淡化,只作为一种节令游戏沿袭宫中,后世更被称为“走骠骑”,有点与走马卖解的杂技游艺相提并论的赶脚。
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_端午节的迷信事件
我们现在过端午一般不走亲戚,但古人不是哦,由唐至清,端午节都是走亲访友和互相馈赠的好机会。首先,妇女在端午那天是要“归宁”的,也就是回娘家,妻子回娘家了,丈夫五月初六那天得去迎接,迎接时不可能空手。其次,皇帝和百官之间也存在一种互相馈赠的关系,例如唐代宗在位的时候,各地节度使必须在五月初五之前把礼物送到宫廷,这些礼物包括金银、丝绸、布匹、牲畜、鸟兽、各地土特产以及各种奢侈品,一般每个节度使的礼物都不能低于一百万钱。唐代宗收下礼物,还有“回赐”,回赐就可怜多了,视礼物厚薄而定,常常是一把折扇、一幅字画什么的。
唐代宗这人迷信,每年五月初五的中午十二点,他都要让扬州刺史派人去长江之上铸一只很大的青铜镜,据说这种镜子可以照见人间善恶,还可以祛风辟邪,经常照的话,益寿延年包治百病,比吃药都管用。白居易有诗:“江心波上舟中铸,五月五日正午时。”说的就是唐代宗让人在端午节那天铸镜子的故事。
迷信的不光是皇帝,群众也跟风迷信。南宋时候,老百姓希望自家的枣树多结枣,可又不懂授粉和嫁接,就在端午节那天演一出戏:俩人配合,一人爬到树上,拿刀作劈砍状,边砍边说:“能不能多结枣?能不能多结枣?”另一人跪在树下磕头如捣蒜:“我结,我一定多结!”这把戏结束之后,据说枣树指定丰收。
端午节的风俗_端午节买粽子前先看_端午节为什么要吃粽子和赛龙舟
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屈原投江自尽后,人们为了使江鱼不要吃了屈原的身体,特包了粽子投入江中喂鱼.后演变为吃粽子了赛龙舟源于打捞屈原。还有吃粽子、做香包,源于投粽子入河好让鱼吃了粽子不吃屈原的尸体;投香包入河为保持屈原的尸体不发臭。
据记载,早在春秋时期,用菰叶(茭白叶)包黍米成牛角状,称“角黍”;用竹筒装米密封烤熟,称“筒粽”。东汉末年,以草木灰水浸泡黍米,因水中含碱,用菰叶包黍米成四角形,煮熟,成为广东碱水粽。
晋代,粽子被正式定为端午节食品。这时,包粽子的原料除糯米外,还添加中药益智仁,煮熟的粽子称“益智粽”。 时人周处《岳阳风土记》记载:“俗以菰叶裹黍米,煮之,合烂熟,于五月五日至夏至啖之,一名粽,一名黍。”南北朝时期,出现杂粽。米中掺杂禽兽肉、板栗、红枣、赤豆等,品种增多。粽子还用作交往的礼品。
到了唐代,粽子的用米,已“白莹如玉”,其形状出现锥形、菱形。日本文献中就记载有“大唐粽子”。宋朝时,已有“蜜饯粽”,即果品入粽。诗人苏东坡有“时于粽里见杨梅”的诗句。这时还出现用粽子堆成楼台亭阁、木车牛马作的广告,说明宋代吃粽子已很时尚。元、明时期,粽子的包裹料已从菰叶变革为箬叶,后来又出现用芦苇叶包的粽子,附加料已出现豆沙、猪肉、松子仁、枣子、胡桃等等,品种更加丰富多彩。
一直到今天,每年五月初,中国百姓家家都要浸糯米、洗粽叶、包粽子,其花色品种更为繁多。从馅料看,北方多包小枣的北京枣粽;南方则有豆沙、鲜肉、火腿、蛋黄等多种馅料,其中以浙江嘉兴粽子为代表。吃粽子的风俗,千百年来,在中国盛行不衰,而且流传到朝鲜、日本及东南亚诸国。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其实 ,“龙舟竞渡”早在战国时代就有了。在急鼓声中划刻成龙形的独木舟,做竞渡游戏,以娱神与乐人,是祭仪中半宗教性、半娱乐性的节目。
赛龙舟除纪念屈原之外,在各地人们还付予了不同的寓意。江浙地区划龙舟,兼有纪念当地出生的近代女民主革命家秋瑾的意义。夜龙船上,张灯结彩,来往穿梭,水上水下,情景动人,别具情趣。贵州苗族人民在农历五月二十五至二十八举行“龙船节”,以庆祝插秧胜利和预祝五谷丰登。云南傣族同胞则在泼水节赛龙舟,纪念古代英雄岩红窝。不同民族、不同地区,划龙舟的传说有所不同。
1980年,赛龙舟被列入中国国家体育比赛项目,并每年举行“屈原杯”龙舟赛。1991年6月16日(农历五月初五),在屈原的第二故乡中国湖南岳阳市,举行首届国际龙舟节。在竞渡前,举行了既保存传统仪式又注入新的现代因素的“龙头祭”。 “龙头”被抬入屈子祠内,由运动员给龙头“上红”(披红带)后,主祭人宣读祭文,并为龙头“开光”(即点晴)。然后,参加祭龙的全体人员三鞠躬,龙头即被抬去汩罗江,奔向龙舟赛场。此次参加比赛、交易会和联欢活动的多达60余万人,可谓盛况空前。尔后,湖南便定期举办国际龙舟节。赛龙舟将盛传于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