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起源于什么时候_七夕起源的时间
七夕起源的时间
七夕起源于汉代,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有“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俱习之”的记载,这便是我们于古代文献中所见到的最早的关于乞巧的记载。
七夕最早来源于人们对自然的崇拜。从历史文献上看,至少在三四千年前,随着人们对天文的认识和纺织技术的产生,有关牵牛星织女星的记载就有了。人们对星星的崇拜远不止是牵牛星和织女星,他们认为东西南北各有七颗代表方位的星星,合称二十八宿,其中以北斗七星最亮,可供夜间辨别方向。北斗七星的第一颗星叫魁星,又称魁首。后来,有了科举制度,中状元叫“大魁天下士”,读书人把七夕叫“魁星节”,又称“晒书节”,保持了最早七夕来源于星宿崇拜的痕迹。
古人过七夕节的方法
古人过七夕节的方法1: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古人过七夕节的方法2:为牛庆生
儿童会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挂在牛角上,又叫“ 贺牛生日”。因为传说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织女分开后,老牛为了让牛郎能够跨越天河见到织女,让牛郎把它的皮刨下来,驾着它的牛皮去见织女。人们为了纪念老牛的牺牲精神,便有了“为牛庆生”的习俗。
古人过七夕节的方法3: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政治的黑暗,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现代七夕过法
装饰家里,买她爱吃的小零食
对于宅的情侣,情人节自是选择在家过啦,可佯装出门,让朋友先把她骗出门,自己回家抓紧时间装饰家里,尽量浪漫温馨些,然后拿出事先买好的她爱吃的小零食,然后放着浪漫轻快的轻音乐,等待她回家接受惊喜吧。
送他一个手工制品
自己动手折个川崎玫瑰,或者是心形物品,也显得很浪漫温馨
观看夜景
七夕相传是牛郎织女每年相见的日期,在夜晚,静坐在葡萄架下可以听到琴音奏乐的声音,当然这只是个传说。要是在七夕夜晚一起在碗面观星赏月也是个很不错的选择,男士记得多带件衣服,起风的时候可以给女的披上,女士记得带花露水,以防蚊虫叮咬。
山顶放爱情宣言孔明灯
白天有其他的情侣节目后,在晚上就可以带着她到凉快的山上放孔明灯,彼此写着爱情宣言,一同放飞孔明灯也是个不错的情人节过法哦。
真心情话你侬我侬
如何让这个七夕不虚度,使它成为真正让恋人难忘的甜蜜时刻?在这里,小编提醒大家,最简单的才最动人哦!想想看,还有什么比真挚动人的言语最叫人感动呢?拿起手中的电话吧!让更多无法一起度过浪漫的苦命鸳鸯,在这天来一次“真情告白”,在牛郎织女的见证下给对方最动人的情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