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节是国家法定节日吗_中秋节是不是法定假日

黄历吧

请输入关键词:

中秋节

中秋节是国家法定节日吗_中秋节是不是法定假日

中秋节是国家法定节日吗

从2008年起中秋节被列入了国家法定节假日的行列,我们又多了三天小长假

中秋在10月4日(星期三),为国家法定假日。与国庆节连休8天,即从10月1日至10月8日,放假8天。

中秋节的习俗

中秋节的习俗一:赏月

在中秋节,我国自古就有赏月的习俗,《礼记》中就记载有"秋暮夕月",即祭拜月神。到了周代,每逢中秋夜都要举行迎寒和祭月。设大香案,摆上月饼、西瓜、苹果、李子、葡萄等时令水果,其中月饼和西瓜是绝对不能少的。西瓜还要切成莲花状。

在唐代,中秋赏月、玩月颇为盛行。在宋代,中秋赏月之风更盛,据《东京梦华录》记载:"中秋夜,贵家结饰台榭,民间争占酒楼玩月"。每逢这一日,京城的所有店家、酒楼都要重新装饰门面, 牌楼上扎绸挂彩,出售新鲜佳果和精制食品,夜市热闹非凡,百姓们多登上楼台,一些富户人家在自己的楼台亭阁上赏月,并摆上食品或安排家宴,团圆子女,共同赏月叙谈。

明清以后,中秋节赏月风俗依旧,许多地方形成了烧斗香、树中秋、点塔灯、放天灯、走月亮、舞火龙等特殊风俗。

中秋节的习俗二:吃月饼

我国城乡群众过中秋都有吃月饼的习俗,俗话中有:"八月十五月正圆,中秋月饼香又甜"。月饼最初是用来祭奉月神的祭品,"月饼"一词,最早见于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那时,它也只是象菱花饼一样的饼形食品。后来人们逐渐把中秋赏月与品尝月饼结合在一起,寓意家人团圆的象征。

月饼最初是在家庭制作的,清袁枚在《隋园食单》中就记载有月饼的做法。到了近代,有了专门制作月饼的作坊,月饼的制作越越来越精细,馅料考究,外型美观,在月饼的外面还印有各种精美的图案,如"嫦娥奔月"、"银河夜月"、"三潭印月"等。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以饼之圆兆人之常生,用月饼寄托思念故乡,思念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都成为天下。

中秋节的习俗三:分享、馈送“团圆饼”

中秋节令食品是月饼,月饼在民间称为“团圆饼”。中秋时节正是收获的季节,人们为了加强家族、社会成员之间的联系,互相馈赠礼物,月饼就成为人们相互交流的信物与吉祥的象征。

月饼的形制在宋代可能就有了,苏东坡曾有诗赞曰:“小饼如嚼月,中有酥与饴”。但从文献记载看,当时的节物重在赏新,如尝石榴、枣、栗、桔、葡萄等时新水果,饮新酒等,有“秋尝”的意味,还没有将月饼作为重要的节令食品。以月饼为中秋特色食品及祭月供品的风俗大概始于明朝。

中秋节的习俗四:家人团聚

团圆是中秋节俗的中心意义。

因为家族生活的关系,中国人有很强的家族伦理观念,重视亲族情谊与血亲联系,从而较早形成了和睦团圆的民俗心理。家庭成员的团聚成为家族生活中的大事,民俗节日就为民众的定期会聚提供了时机。在传统年节中都不同程度地满足着人们团圆的要求,如除夕的“团年”、重阳的聚饮等。中秋为花好月圆之时,“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人们由天上的月圆联想到人事的团圆,因此中秋在古代被视为特别的“团圆节”。宋人的团圆意识已与中秋节令发生关联,前述宋代城市居民阖家共赏圆月,就是体现了这一伦理因素。

中秋节的习俗五:祭月拜月,庆祝丰收

唐宋时期的中秋是一般的社交娱乐性节日,中秋节的主要活动是赏月、玩月。明清时期节日性质发生变化,人们同样赏月,但似乎更关注月神的神性意义,以及现实社会人们之间的伦理关系与经济关系。中秋是丰收的时节,人们利用中秋节俗表达人们对丰收的庆祝。祭祀月亮时的时令果品,既是对月亮的献祭,更是对劳动果实的享用。

中秋节送长辈礼物推荐

中秋节送长辈礼物推荐1:按摩器材。

按摩器材是一类保健产品,该类产品可通过对相关经络穴位的刺激达到健身的目的。“父母健康”是儿女们最想听到的消息。给父母节日祝福的同时带去健康,真的是很棒的选择。

中秋节送长辈礼物推荐2:送宠物或娱乐设备。

父母也需要丰富的精神生活,做为儿女更应该关注此事。根据父母的爱好,为他们挑选一只喜欢的宠物或者购买一件他们喜欢的乐器都是很好的选择。

中秋节送长辈礼物推荐3:送父母自制的视频。

给父母精心准备些健身视频,比如太极拳、易筋经等,为父母学习健身武(舞)提供充分的条件。或者,录制一些自己生活中的趣事。相信他们能从这样的礼物中感受到儿女们的心意,也相信他们必定会非常开心。

中秋节送长辈礼物推荐4:帮助父母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

个人不提倡送保健品,因为只是一时的保健品是起不了保健作用的,除非医生有建议,你长期这样做。否则不如帮父母养成一个好的习惯,比如给父母买个榨汁机,让他们养成常喝果汁的好习惯。

中秋节送长辈礼物推荐5:回家看看父母

好的礼物当然是亲自回家看望父母了。有歌写的好“老人不图儿女为家做多大贡献,一辈子不容易就图个团团圆圆”, 记住,要常回家看看。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黄历日历万年历
中国老黄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