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国也有“中秋节”吗

黄历吧

请输入关键词:

中秋节

外国也有“中秋节”吗

外国也有“中秋节”吗 

背景知识: 中秋节 月圆节 祈月节 拜月节   中秋节  中秋节,为每年农历的八月十五。按照中国的农历,八月为秋季的第二个月,古 时称为仲 秋,因此民间称为中秋。又称 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圆,象征团圆,又称为 团圆节。民间中秋节有吃月饼、赏月、赏桂花、猜灯谜等多种习俗。查看详细>>  导语: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其实,这个跟月亮相关的节日,不只为中国人所独有。若恰逢中秋节当日正在异国他乡旅行,可以去品味一下他乡明月,感受一下这些国家或独特的“中秋"习俗,品尝一下当地节日的美食。 

国外的中秋节  

日本 “月圆节”  日本中秋节叫“月圆节” 。节日有两个,一个是八月十五,一个是九月十三。日本人信奉月神,节日当天,居民们穿上富有民族特色、式样像古代武士的 法被,吟唱吆喝,扶老携幼,抬着神龛到庙里去进香。庙的周围设有各种食摊,供大家吃喝,还有民间音乐家们献歌献舞。孩子们到野外采集 象征吉祥如意的野草装饰家门,迎来幸福。晚上,各家各户摆上瓜果、米团子等供奉月神,然后分食、赏月,听老人们讲述关于月亮的神话和故事。  朝鲜和韩国的“秋文节” 

朝鲜中秋节也叫 “秋文节”或“秋夕” “嘉徘”,与 元旦、寒食、端午列为民间四大佳节。在农历八月十五当天,他们以松饼为节物,家家蒸食并相互馈送。松饼形如半月,用米粉制成,内馅豆沙、粟肉、枣泥等,因蒸时垫有松毛而得名。有的还吃用糯米和松子、栗肉、枣泥、蜂蜜做的八宝饭。晚上一边赏月,一边进行拔河、摔跤比赛,或者表演歌舞,妇女们多做名叫 “布伦阿”的荡秋千竞赛。  

韩国中秋“茶礼”(即祭祀) 韩国中秋节称为“秋夕”。节日期间人们互赠礼物,吃米糕。米糕寓意诚心、爱心和孝心,表达中秋一家团圆的气氛。  韩国的秋夕节从农历八月十四日开始 每年都放三天假,如果遇上连着周末两天,一般可以放五天假。到了秋夕的早上,韩国的家家户户都要举办一个非常庄重的仪式,也就是茶礼。男女老少们都换上传统服饰,举行中秋“茶礼”(即祭祀),追思父母及祖上的恩德。除了祭拜祖先外,还有玩传统跷跷板游戏、欣赏羌羌水舞等风俗。 

越南 “中秋节”  随着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的临近,商家之间展开的“月饼大战”、越南与中国的中秋节有所不同,越南的 中秋节是儿童唱主角。当晚,孩子们聆听关于阿贵的传说,去看舞狮,有的还得到父亲给他买一个用来舞狮的狮子跟朋友们一起玩耍。 越南孩子在中秋夜均要提鲤鱼 灯出游玩耍,还预示长大“跳龙门”之意。

 泰国人 “祈月节”  泰国人民把中秋节唤做“祈月节”。这是很名符其实的,且受中国民间文化影响很是明显的。八月十五,节日之夜,各家各户,男女老少都要参拜月亮。人们在大方桌前端坐祈祷,互相祝福。大方桌上,供奉着 南海观世音菩萨,面目慈祥,在向祈祷者洒布“大慈大悲”;桌上还供奉着中国民间传说的 “八洞神仙”。个个栩栩如生,在向祈祷者传授“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桌上还摆满了“寿桃”、“月饼”之类美食。据泰国传说,中秋祈月,八仙会带着寿桃到月宫给观音祝寿,菩萨神仙们就会“降福生灵,寿半人间。” 老挝 “月福节”  老挝称中秋节为“月福节”。每逢中秋节到来时,男女老少也有赏月的风俗。夜晚,青年男女翩翩起舞,通宵达旦。 国外异曲同工的节日  

柬埔寨 “拜月节” ,柬埔寨人“拜月节”柬埔寨人在佛历十二月举行传统的“拜月节”。这天清晨,人们开始准备供月礼品,有的采鲜花,有的挖木薯熬汤,有的舂扁米,有的煮甘蔗水,一派欢乐繁忙。晚上,大家把供品放进托盘,将托盘放在房前一张大席子上,静待明月东升。当月上树梢头,人们虔心拜月,祈乞赐福。拜毕,老人把扁米塞进孩子嘴里,直到塞满不能咀嚼时方止。这表示 “圆圆满满”、“和和美美”。 

斯里兰卡的 “月圆节” 斯里兰卡“月圆节”:听讲经,拜月亮中秋节,在亚洲大多数国家和地区是一年一度。然而,斯里兰卡的“月圆节”, 是按佛历习俗流传的,每月当月亮团圆时,就要过一次佳节,当然以中秋的“月圆节”最隆重。“月圆节”这天,斯里兰卡全国放假。善男信女们早早安排好美味佳肴后,都争先恐后地到寺庙或神堂去听讲经,拜月亮。听拜之后,人们围坐在场院里,就着美食,端坐赏月。直至明月西沉,歌舞娱乐,尽兴而散。 缅甸  “光明节”  缅甸人在8月的 “月圆日”要大张灯火,以庆祝 “光明节”的光临。节日之夜,万家灯火,亮若白昼,到处是 “不夜城乡”。天上皓月,地上明灯,照耀缅甸一片光明。缅王每年亲自主持庆祝活动。国王还要在卫队和文武百官簇拥下,出宫观灯并举行盛大施舍。各地还要通宵达旦放电影、演出话剧、木偶戏、跳舞唱歌,佛塔内还有大规模的布施斋饭等活动,好不热闹。 

尼泊尔的 “德赛节”   又称杜尔加祭典,每年9月--10月间的月圆之时尼泊尔各地举行,连续进行9天,因而又叫"九夜节",意为"女神的九夜".节日之夜,在明月升起之前,人们成群结队地来到庭院或广场,开展各种娱乐活动。明月当空之时,人们围成圆圈,坐在广场上赏月。   伊朗“ 麦赫尔干节”   伊朗人称中秋节为“麦赫尔干节”。这一天是伊朗太阳历的七月十六日。节日期间,人们都以品尝各种丰收果实为乐,隆重的庆祝活动持续六天才结束。   

印度人 “明月节”   在月圆之夜,年轻妇女头顶5个重叠的泥水罐,站在骆驼背上,慢慢爬上沙丘,祈求五谷丰登,六畜兴旺。“明月节”又名排灯节。排灯节一般延续5天,纪念正义战胜邪恶、光明战胜黑暗、智慧战胜无知。节日期间,所有建筑、水体都被扮亮,或蜡烛,或油灯——这些都是篝火时代之后最早期的人工取火方式。 专家观点    国家博物馆研究员: 宋兆麟   中秋节在古时是丰收谢神,团聚之日。这个节日的文化含量很深,各地民众祭月、吃月饼、赏花、游戏等节庆内容有着不同的类型、特殊的符号,如北京有兔爷, 中南地区送花求子, 浙江观潮等。

月饼的历史沿革

月饼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沿传下来, 便形成了中秋吃月饼的习俗。月饼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史料记载,早在殷、周时期,江、浙一带就有一种纪念太师闻仲的边薄心厚的 "太师饼",此乃中国月饼的"始祖"。据说起源于唐代。《洛中见闻》曾记载:中秋节新科进士曲江宴时,唐僖宗令人送月饼赏赐进士。北宋之时,在宫廷内流行,但也流传到民间,当时俗称"小饼"和"月团"。后来演变成圆形,寓意团圆美好,反映了人们对家人团聚的美好愿望,也是对亲朋好友深深的思念。北宋皇家中秋节喜欢吃一种"宫饼",民间俗称为"小饼"、"月团"。苏东坡有诗云:"小饼如嚼月,中有酥和饴"。南宋吴自牧的《梦粱录》一书,已有"月饼"一词,但对中秋赏月,吃月饼 的描述,是明代的《西湖游览志会》才有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到了清代,关于月饼的记载就多起来了,而且制作越来越精细。宋代的文学家周密,在记叙南宋都城临安见闻的《武林旧事》中首次提到"月饼"之名称。相传元朝时,中原广大人民不甘受蒙古人的残酷统治,纷纷起义抗元。朱元璋欲联合反抗力量,但元官兵搜查严密,苦于无从传递消息。所以刘伯温便想出一计策,命王昭光制造饼子,将写有"八月十五夜起义"的纸条藏入饼子里面。再使人分头传送到各地起义军中,通知他们在八月十五日晚上起义响应。因而一举推翻元朝,为了纪念这一功绩,因而中秋吃月饼的习俗也就传了下来。特别在东北地区,有"八月十五杀达子"的说法。到了明代,中秋吃月饼才在民间逐渐流传。当时心灵手巧的饼师,把嫦娥奔月的神话故事作为食品艺术图案印在月饼上,使月饼成为更受人民青睐的中秋佳节的必备食品。在宫廷中,月饼也成为常见食品,如《明实录·神宗实录》里就记载了皇帝十次赐给大臣月饼。清代,中秋吃月饼已成为一种普遍的风俗,且制作技巧越来越高。清人袁枚《随园食单》介绍道:"酥皮月饼,以松仁、核桃仁、瓜子仁和冰糖、猪油作馅,食之不觉甜而香松柔腻,迥异寻常"。北京的月饼则以前门致美斋所制为第一。遍观全国,已形成京、津、苏、广、潮五种风味系列,且围绕中秋拜月、赏月还产生了许多地方民俗,如江南的"卜状元":把月饼切成大中小三块,叠在一起,最大的放在下面,为"状元";中等的放在中间,为"榜眼";最小的在上面,为"探花"。而后全家人掷骰子,谁的数码最多,即为状元,吃大块;依次为榜眼、探花,游戏取乐。

共2页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相关内容
猜你喜欢
黄历日历万年历
中国老黄历查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