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九九重阳节的习俗
广州重阳节的习俗
登高
登高习俗在全国都很流行,可在平原地区,人们都无“高”可登,于是,有人就想了一个代替的办法,九月九日做糕吃,取“糕”“高”同音,吃糕便表示登高消灾了。到了现在,各地仍有重阳吃花糕的习俗。
在古时,最初的花糕是用植物叶子和米面制成。唐宋时盛行吃花糕,其制作就更加考究,相传武则天曾令宫女采集百花和米捣碎,蒸制花糕。明代制作盒子般大的花糕,接出嫁的女儿回家过节,重阳节又得名“女儿节”。农历九月是丰收的季节,有人也把重阳花糕称为“丰糕”。
赏菊
菊花又名黄花,属菊科,花色品种繁多。重阳时节,正值菊花怒放,幽香清芳,赏菊就成了一件时令习俗。我国古人曾有许多赏菊诗词。如晋代陶渊明,唐代杜甫等都有佳句名篇流传。至清代,重阳节前后还举行菊花大会,倾城人去观赏菊花。现代,各地也有以菊展为贺,用菊花摆制色彩鲜艳的各种图案,画家当场作画,观众络绎不绝,热闹非凡。
插茱萸
茉萸,即“越椒”、“艾子”,是一种常绿灌木,春开紫色花,秋结紫黑色实,人药酿酒,有湿中、止痛、理气等功效,可治便秘、吐泻、腹痛、遗精、消化不良等症。插莱萸可治病防疾,唐朝诗人王维有“每逢佳节倍思亲”、“遍插茱英少一人”之诗,可见古人已有插茱萸之俗。此外,自古先民还于重阳之日,饮茉萸甘菊之酒。
贵州重阳节的习俗
1、打糯米粑粑
黔东北的土家族较为重视重阳节,重阳节时要打糯米粑粑,磨豆腐,祭“家虎”,不少地方还流传着“重阳不打粑,老虎要咬妈;重阳不推豆腐,老虎要咬屁股”的民谚呢。
另外,贵州一些地方有将米花、黄豆、茶叶、炒米等一锅煮,做成“豆茶”的习俗,听说种类颇多,如清豆茶、红豆茶、白豆茶等。
2、投料下药酿酒
重阳佳节,我国有饮菊花酒的传统习俗。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由于菊花酒的缘故,重阳又成了祭祀酒业神的酒神节。
在贵州仁怀县茅台镇,每年重阳,开始投料下药酿酒,传说是因九九重阳,阳气旺盛才酿得出好酒。每当烤出初酒时,老板在贴“杜康先师之神位”的地方点香烛,摆供品祈祷酿酒顺利(见《中国民俗采英录》)。
3、祭水
重阳节,仁怀人有个独特的习俗——祭水。民间流传有“重阳下沙芳满缸,重阳酿酒香满江”的民谚,寓意重阳节是最适宜取水下沙酿酒的好时机,因此这天也就成了仁怀市祭水的日子。
“祭水”仪式以茅台民风民俗为基本格调,继承了古老的祭祀文化,数千群众聚集在赤水河畔,以鲜花雅乐之仪,表达对自然、对祖先的感恩和敬仰,同时展示酒乡人民丰衣足食,幸福美满的情景。
古代重阳节菊花酒
菊花酒,在古代被看作是重阳必饮、祛灾祈福的“吉祥酒”。菊花酒由菊花与糯米、酒曲酿制而成的酒,古称“长寿酒”,其味清凉甜美,有养肝、明目、健脑、延缓衰老等功效。菊花酒有枸杞菊花酒,花糕菊花酒,还有白菊花酒。
我国酿制菊花酒,早在汉魏时期就已盛行。据《西京杂记》载称“菊花舒时,并采茎叶,杂黍为酿之,至来年九月九日始熟,就饮焉,故谓之菊花酒。”传说喝了这种“菊花酒”可延年益寿。
据东晋葛洪的《西京杂记沂己载,汉高祖时,宫中“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饵,饮菊花酒。云令人长寿”。后来饮菊花酒逐渐成了民间的一种风俗习惯,尤其是在重阳时节,更要饮菊花酒。据南朝梁关均撰《续齐谐记》记载,“九月九日……,饮菊酒,祸可消”。这是旧俗重九为重阳节,需饮菊花酒的开始。
《荆楚岁时记》载称“九月九日,佩茱萸,食莲耳,饮菊花酒,令长寿。”到了明清时代,菊花酒中又加入多种草药,其效更佳。制作方法为:用甘菊花煎汁,用曲、米酿酒或加地黄、当归、枸杞诸药。
古时菊花酒,是头年重阳节时专为第二年重阳节酿的。九月九日这天,采下初开的菊花和一点青翠的枝叶,掺和在准备酿酒的粮食中,然后一齐用来酿酒,放至第二年九月九日饮用。传说喝了这种酒,可以延年益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