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风俗是什么_七夕情人节习俗
七夕节风俗
1、穿针乞巧
这是最早的乞巧方式,始于汉,流于后世。《西京杂记》说:“汉彩女常以七月七日穿七孔针于开襟楼,人具习之。”南朝梁宗谋《荆楚岁时记》说:“七月七日,是夕人家妇女结彩楼穿七孔外,或以金银愉石为针。”《舆地志》说:“齐武帝起层城观,七月七日,宫人多登之穿针。世谓之穿针楼。”五代王仁裕《开元天宝遗事》说:“七夕,宫中以锦结成楼殿,高百尺,上可以胜数十人,陈以瓜果酒炙,设坐具,以祀牛女二星,妃嫔各以九孔针五色线向月穿之,过者为得巧之侯。动清商之曲,宴乐达旦。土民之家皆效之。”元陶宗仪《元氏掖庭录》说:“九引台,七夕乞巧之所。至夕,宫女登台以五彩丝穿九尾针,先完者为得巧,迟完者谓之输巧,各出资以赠得巧者焉。”
2、晒书、晒衣
据载,司马懿当年因位高权重,颇受曹操的猜忌,有鉴于当时的,为求自保,他边装疯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个亲信令史暗中探查。时值七月七日,装疯的司马懿也在家中晒书。令史回去禀报魏武帝,魏武帝马上下令要司马懿回朝任职,否则即可收押。司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种人,在乱世中,以放浪形骸来表达中的郁闷。他们藐视礼法,反对时俗。刘义庆的《世说新语》卷二十五说,七月七日人人晒书,只有郝隆跑到太阳底下去躺着,人家问他为什么,他回答:“我晒书”。这一方面是蔑视晒书的习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学。晒肚皮也就是晒书。汉代晒衣的风俗在魏晋时为豪门富室制造了夸耀财富的机会。名列“竹林七贤”的阮咸就瞧不起这种作风。七月七日,当他的邻居晒衣时,只见架上全是陵罗绸缎,光彩夺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旧的衣服,有人问他在干什么,他说:“未能免俗,聊复尔耳!”由这几则小故事看来,就知道当时七夕晒书、晒衣的风俗有多盛了。
3、种生求子
旧时习俗,在七夕前几天,先在小木板上敷一层土,播下粟米的种子,让它生出绿油油的嫩苗,再摆一些小茅屋、花木在上面,做成田舍人家小村落的模样,称为“壳板”,或将绿豆、小豆、小麦等浸于磁碗中,等它长出敷寸的芽,再以红、蓝丝绳扎成一束,称为“种生”,又叫“五生盆”或“生花盆”。南方各地也称为“泡巧”,将长出的豆芽称为巧芽,甚至以巧芽取代针,抛在水面乞巧。还用蜡塑各种形象,如牛郎、织女故事中的人物,或秃鹰、鸳鸯、等动物之形,放在水上浮游,称之为“水上浮”。又有蜡制的婴儿玩偶,让妇女买回家浮于水土,以为宜子之祥,称为“化生”。
七夕饮食文化
吃面条
另外这一天有吃面的习俗,这一天往往跟中国的24节气以外的三个杂节气,一个杂节气就是三伏,还有一个是暑九,还有一个南方的雷雨。大家都知道头伏饺子,二伏面。而且吃面意味着挑寿,面挑得越高,人就越长寿。还有为织女摆贡。
面条可以做,抻面最好,它象征着巧,而且象征你以后的性格能屈能伸,特别是能男孩子抻面或者给丈夫抻面,而且具有韧性,说明你出去做人也要有韧性,你的事业才能够成功。丈夫的夫本来就是天字出头叫夫,丈夫为天,妻子为地,面抻出头上,天就为夫,就可以闯出一番事业。另外闯荡出来,还要祝福婆婆公公健康长寿。
蚕豆
很多人不知道,七夕节还与分豆结缘。每年七月初七,各家各户都要分食蚕豆,谓之“咬鬼头”,取驱邪的意思。“分豆结缘”是福州七夕节特有的风俗。此俗缘出郊区,后传入城中。节日里福州人相互赠送蚕豆,并在七夕夜月光下分啃蚕豆谈天说地,以作结缘纪念。七夕成为促进家人和睦、朋友缘深、邻里友好相处的“结缘节”。平日,小孩、邻里之间难免会磕磕碰碰,蚕豆一分,积怨便烟消云散了。
瓜果
七夕是以瓜果为主,因为这个时候瓜果下来了,特别是西瓜。而且这个时候最忌讳的是不吃梨,大家在这一天吃梨,就和巧距离得更远。所以一般这天女孩子都不吃梨。
七夕的时候放桃,将来到了中秋,我们供月供娘娘都放。另外这个时候,端午节刚过之后,还有一些剩的樱桃,一般都喜欢采来。大家为什么要用樱桃,五月是热月,过去了,七月是分离的月,又进入酷暑,疾病开始蔓延,蚊蝇很多,樱桃像小灯笼一样,代表日子红红火火,第二,民间还这样认为,英雄一来,妖魔鬼怪统统逃跑了。还有桑葚,吃了白桑葚,象征着我从现在一直到天冷,吃菜或者水果的时候吃不了虫子,黑桑葚如果在这天吃就吃不到苍蝇屎。
广州七夕节的习俗
在我国南方的重镇,广州,乞巧节有着其十分独特的风俗习惯,那就是迎仙。
所谓迎仙,包含了如下的内容,乞巧节到来之前,年轻的姑娘们就预先备好用彩纸、通草、线绳等,编制成各种奇巧的小玩艺,用来和儿童们逗乐。
同时,还会准备一些谷种和绿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发芽,待芽长到二寸多长时,用来拜神,称为“拜仙禾”和“拜神菜”。
从七月初六晚开始至初七晚,一连两晚,姑娘们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饰,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点烛,对星空跪拜,称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连拜七次。
姑娘们迎仙拜仙之后,手执彩线对着灯影将线穿过针孔,如一口气能穿七枚针孔者叫得巧,被称为巧手,穿不到七个针孔的叫输巧。
乞巧节日过后,姑娘们将所制作的小工艺品、玩具互相赠送,以表达友爱之情。
其实所谓的迎仙,从字面上解释,就是迎接仙女,也就是迎接织女,因而从这一点上和其他地方的七夕节是差别不大,大同小异而已,不同的地方就是,同样是迎接织女,习俗的名称不一样,迎仙的活动内容会有一些出入,仅此而已。